• 首頁
  • 人物訪談
  • 知識專欄
  • 人文經典
  • 學門領域
  • 認識我們
  • 訂閱電子月報
搜尋
Logo
Logo
Logo
  • 首頁
  • 人物訪談
  • 知識專欄
  • 人文經典
  • 學門領域
  • 認識我們
  • 訂閱電子月報
首頁Parent CategoryPrimary/Child Category
知識專欄

「不插電」也能學程式?逢甲洪耀正為孩子創造一款「程式桌遊」

知識專欄

「不插電」也能學程式?逢甲洪耀正為孩子創造一款「程式桌遊」

編輯部 - 2025年6月25日
人物訪談

流亡半世紀,他們是難民,也是經濟推手?陽明交大潘美玲揭秘西藏人的異鄉生存經濟

編輯部 - 2025年6月18日
人物訪談

揭開臺灣家族企業的世代密碼:義守鍾喜梅談傳承、治理與社會流動

編輯部 - 2025年6月11日
知識專欄

從A到1的「仿生」智慧:一隻小蝸牛,啟發高大鍾宜璋的設計「超能力」

編輯部 - 2025年6月4日
知識專欄

發掘多元族群孩子們的天賦技能,臺師大陳學志締造幽默優勢中心的教育氛圍

編輯部 - 2025年5月28日
人物訪談

「不平等」為何令人又愛又恨?中研院江彥生從社會心理實驗窺見複雜人性

編輯部 - 2025年5月21日
人物訪談

不孤獨的公民社會:中研院曾國祥以儒家自由主義填補民主的心靈缺口

編輯部 - 2025年5月14日
知識專欄

消費即是慈善?中山張純端剖析「善因行銷」背後的消費心理學

編輯部 - 2025年5月7日
知識專欄

測試你的「中文腦」——中央吳嫻帶你一窺大腦的規律天賦

編輯部 - 2025年4月30日
人物訪談

為何是「生日快樂」不是「生日高興」? 台大中文系張麗麗談語言的「生物性」

編輯部 - 2025年4月23日
人物訪談

醫生、麻將和電影:成大陳文松與吳新榮的跨時空對話

編輯部 - 2025年4月16日
人物訪談

電腦如何學會人的語言?台大謝舒凱談流動詞彙、深度詞庫與人工智慧

編輯部 - 2025年4月9日
人物訪談

當科技顛覆敘事——淡大涂銘宏以「人文」思考數位時代

編輯部 - 2025年4月2日
人物訪談

職業病的因果認定有多困難?歷時二十年,世新陳信行與職災勞工共同扭轉科學證據

編輯部 - 2025年3月26日
人物訪談

百年追求:臺大陳翠蓮回望臺灣認同之路

編輯部 - 2025年3月19日
人物訪談

母方祖先也是自己祖先?!跟著高師大洪馨蘭,探訪六堆隱藏版客家婚俗「敬外祖」

編輯部 - 2025年3月12日
知識專欄

奮力、感觸、情感,與斯賓諾莎:專訪中研院文哲所黃冠閔

編輯部 - 2025年3月5日
知識專欄

他們把真主帶進中國思想,政大蔡源林帶你認識「回儒」

編輯部 - 2025年2月26日
知識專欄

用科技點亮夢想——雲科大吳婷婷為「創客教育」翻開新篇章

編輯部 - 2025年2月19日
人物訪談

科技與藝術的對話:陽明交大許峻誠的跨域整合與虛實設計

編輯部 - 2025年2月12日
人物訪談

指尖下的自然課:南臺程筑鈺打造多感官教具,陪伴視障生探索科學

編輯部 - 2025年2月5日
人物訪談

生死不只是自己的決定:陽明交大楊秀儀談自主時代的醫病關係

編輯部 - 2025年1月22日
知識專欄

清廷治臺屢出奇招,最後稅收減少了?臺大李文良帶你了解那段聯合原民、制衡漢人的土地政策

編輯部 - 2025年1月15日
人物訪談

看見公司有問題,你會願意說出口?臺大吳宗祐談職場建言的心理學洞察

編輯部 - 2025年1月8日
人物訪談

田野與廢墟之間——中興陳淑卿談「環境文學」中的毒性與韌性

編輯部 - 2025年1月1日
知識專欄

全球現象的民主危機?中研院林建志從東亞和南亞國家的法治特點回望民主全球化

編輯部 - 2024年12月25日
人物訪談

故事的重點不在故事本身,中研院劉苑如談「歪樓」的六朝小說研究

編輯部 - 2024年12月18日
人物訪談

從扎根到繁盛——臺史博張隆志帶我們走走「臺灣史學」之路

編輯部 - 2024年12月11日
知識專欄

職場不當對待,你是「我們」?還是「他們」?臺大戚樹誠藉助社群集體主義化解組織衝突

編輯部 - 2024年12月4日
知識專欄

滿族CEO教你管理龐大複合企業,臺師大葉高樹暢談大清治國之道

編輯部 - 2024年11月27日
更多

瀏覽本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MS Edge、Firefox、Chrome或Safari等瀏覽器。

© COPYRIGHT 2025 人文.島嶼平臺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