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李壬癸從南島語系研究 發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就在臺灣

我們的知識、記憶、歷史和文明,最主要是靠甚麼傳承的呢?是語言和文字。

人類藉由語言和文字累積長久以來的各種經驗和發現,語言和文字可以儲存人們的總體記憶,並能夠對未來進行大幅度想像。

而臺灣較早的語言是什麼?具備何種特質?佔有多大的重要性呢?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壬癸院士以長達50年的耐心刻苦研究,告訴我們臺灣擁有最值得驕傲的、世上獨有的臺灣南島語言系統。

根據臺灣原住民族委員會說明,在漢人大規模遷居臺灣之前,臺灣早已為南島語系民族所居住,目前原住民族共分16個族群,多數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而平埔族群則大都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了。

李壬癸正是致力於研究日漸消失的各種南島語言的專家,獲獎無數。直言「人類文化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語言」的李壬癸,自1970年代開始研究臺灣南島語至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南島語系的田調、紀錄和研究,被譽為「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李壬癸。
攝影/張傑凱

展開全新的臺灣南島語系研究領域

李壬癸談起自身最早萌發對研究的興趣,應該是幼年時對周遭人事物的滿滿好奇心。他回溯遙遠的兒時記憶:「疑問是所有研究的起點。做任何一種學問,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發現。」從小便展現無盡好奇,正是為何走向學者之路的原點。

然則學問科種多如繁星,大學念英語系的李壬癸,為何卻選擇亞洲的南島語言學,而非一般大眾比較知曉的印歐語系、漢藏語系?語言學家露出溫和的微笑:「人生是不可預期的,總有些機緣導引著你走向日後的路、成為現在的自己。」話語中有著飽歷歲月錘鍊,卻仍舊新鮮活辣的堅韌感。

大學、碩士期間都有修習語言學、聲韻學的經歷,李壬癸因而對語言學產生濃厚興趣。1967年李壬癸二度赴美,攻讀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當時該系有許多研究南島語言的教授任教,李壬癸話當年:「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李方桂先生,他對我走向南島語言學有決定性的影響。」

語言學家李方桂院士(1902-1987)。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李方桂何許人物呢?李壬癸表示,中國境內語言學第一代研究者有趙元任、李方桂等人,趙元任為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學之父,兩人都是中央研究院的第一屆院士。

該學年李壬癸選修李方桂的上古音研究課程,大有心得,再加上暑期有兩次大洋洲島嶼語言的田野調查機會,都是非常難得可貴的經驗,也堅定他的南島語言學研究之路。

其中一次是跟著美國師長Gary Parker前往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 Condominium,今萬那杜共和國Republic of Vanuatu)田調,「非常美好的一次南島語言探勘啊!我發現當地其中一種語言的發音系統相當怪,譬如名詞的不可分隔,必須涵蓋對象,亦即不能只講『手』這個詞語,必須具體講出『你的手』或『我的手』。另外他們的數詞系統也很有趣,如『6』的說法是『2個3』、『8』是『2個4』。這些體悟,讓我覺得語言研究的魅力無與倫比迷人!」

李壬癸寫信將那些語言現象的發現轉告老師李方桂,「他挺賞識我的研究,再三鼓勵我要往南島語言學的方向邁進,且提醒我當時臺灣沒有學者對那個領域展開探索,非常令人感動啊。」從此,南島語言學研究也就成為李壬癸的畢生職志。

現今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的市場一景。
圖片來源/Unsplash

研究語言學發現南島民族起源於臺灣

李壬癸表示,在人類發現美洲新大陸前,南島民族的地理分布最廣,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而南島語言研究就是透過各種語言資料,與持續進行並留存的語言文獻等紀錄,重建五、六千年前古南島語的原貌。

許多人可能已經知道,臺灣原住民族有獨特的民俗信仰、藝術工藝和飲食生活等多元色彩,不過除此之外,臺灣的原住民族的族語在世界上,也具備非常重要的特色和地位!

「我們可以藉由臺灣的南島語系,回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臺灣。」李壬癸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臺灣語言研究的自信和自豪:「國際學術界目前都這樣的共識。主要關鍵有兩個,一是保留最多南島古語的特徵,二是臺灣南島語言的歧異度最大。」

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臺灣,圖為阿美族的祭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臺灣南島語保留最多南島古語的特徵

最早研究臺灣南島語言系統,是日治時期的學者小川尚義,他和之後的Isidore Dyen及其他學者,都相繼提出過臺灣南島語系統中的古語特徵。

李壬癸藉由實地的田野調查,更為具體的提出例證,他說:「南洋群島上約略有上千種南島語言,但比對臺灣與其他南島民族的語言不難發現,其他區域的詞語都比較一致,不像臺灣會有不同的講法。比如『2』,臺灣南島語言裡有dusa、Dusa、roʃa等,但臺灣以外的大多會說dua,表示其詞語缺少、脫佚了某些古音,被簡化了。」只有臺灣的南島民族還保留著久遠以前的語法結構系統。

「能夠保留著越古老發音的地方,往往便是一個民族的起源地。」李壬癸補充說這是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臺灣南島語言的歧異度最大

包含語言學家Robert Blust認為南島語言有10大分支,9支在臺灣,Malcolm Ross則將他分類的四大支全數歸在臺灣,李壬癸驚嘆地說:「原因是臺灣20種左右的南島語言歧異性十分驚人,很多不相似,彼此之間無法互通。」

他談到語言學家Edward Spair於1916年提出的重要概念是「語言最歧異處就是該語言的起源地和擴散中心」,李壬癸詳盡解釋:「愈早分裂的語言,彼此間的差異愈大,像印歐語系裡的英語、俄語和法語,就相異甚大。而愈晚分裂的語言,彼此間的差異愈小,譬如臺灣和廈門的閩語就非常近似。就像是人的樣貌一樣,直系血親會長得比旁系親人更像。」

李壬癸並以數詞為例,「平埔族的巴宰語最有趣,他們採五進法,『6』是『5+1』、『7』是『5+2』、8是『5+3』、9是『5+4』。還有賽夏語『7』的說法是『6+1』也滿特異。但泰雅語、邵語和其他西部平埔族語的數詞,跟我方才提到萬那杜的『6』是『2個3』、『8』是『2個4』則相近。」

從臺灣南島語言的發音、詞序、構詞、人稱代詞、數詞到詞綴等等的迥異對照,李壬癸發現種種證據證明原住民語言的大不相同,也由此驗證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臺灣。

語言是人類文明最初的原點

李壬癸強調,語言學研究很講究條理與邏輯,必須有科學精神與證據,「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系統,也因此能夠看出使用該種語言的人如何思考、感受與表現。」

語言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民族性和思考方式。
圖片來源/Pixabay

他以量詞生動地講述南島、漢語和印歐三種語系的差異,「例如英語,就很重視單數與複數,是a tree還是trees,對英語使用者來說是頭等大事。漢語則是在乎外形,譬如一棵樹、一座山或一根針,顯然得先從外形著手。至於南島語系的第一要件就是判斷是人或不是人,『一個人』用的『一』跟『一塊石頭』用的『一』、『兩個人』的『兩』跟『兩隻豬』的『兩』,並不相等。」每種語言所關切的重點、面向都不一樣,由此也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民族性和思考模式並不相同。

李壬癸說起語言學難掩熱切神情,「語言是萬分奧妙的,與人的思維密不可分,而且可以積累知識、經驗,發展成文明、科學、技術、藝術和文化。」譬如,為何不管漢藏語系、印歐語系或大多南島語系的數字都是十進位?

李壬癸對此解釋:「因為人有兩隻手,總共十隻指頭,所以才採用十進位。還有如何區別上下前後的方位?道理是一樣的,頭上就是上方,腳下就下方。換句話說,語言的邏輯構成是以『人』為本位。人類文明最初的原點就是語言。」

「因為人有兩隻手,總共十隻指頭,所以才採用十進位。」李壬癸生動風趣的舉例。
攝影/張傑凱

正如李壬癸十分尊敬的前行者小川尚義,把一生都奉獻給臺灣語言的研究,李壬癸又何嘗不是呢?窮其一生,李壬癸都在臺灣南島民族裡,念茲在茲地要找回語言最初、最原始的樣貌。

採訪撰文/沈眠
編輯/張傑凱
攝影/張傑凱

研究來源:
李壬癸(2017)。臺灣南島語言的歧異性。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李壬癸(2016)。臺灣南島語言的副詞。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李壬癸(2014)。臺灣南島語言的同源詞和借用詞。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李壬癸(2005、2006、2007)。南島民族的分類與擴散:人類學、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的整合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跨領域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