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舖」是臺灣許多創業者的夢想。
零售業既可能是實體上的街角小賣店、百貨公司裡的精品專櫃或占地廣大的連鎖量販店、大賣場,抑或是網路上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網拍電商。
疫情的這段期間,零售業更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可能逐漸習慣這樣的場景:步行五分鐘前往量販店,第一照面便是新鮮的蔬菜水果,醬料在食用油旁邊一櫃,而要想找牛奶則必須繞到後面的冷藏區……。
商品的擺放位置、相對關係、採買鋪貨以及「我這間店要供應哪些商品」等,都屬於零售業經營課題的一部分,而這些課題涵蓋的考量,遠比表面上更加複雜。
商品的擺放位置、相對關係和採買鋪貨有著一定的技巧和規律。
圖片來源/unsplash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莊皓鈞副教授,透過統計、計量經濟、電腦模擬,分析研究零售業的交易數據和資訊,提出「存貨效率和營運績效的關係並非線性,有一個關鍵轉折點」的重要概念。
不過,數據分析可以改變零售商的經營管理模式嗎?
最出名的故事,是美國超商經過數據分析,赫然發現每到周末或廉價之前,啤酒與尿布銷量有正向關聯,經過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周末連假之前,球迷會在採買尿布時,順便為了球賽買啤酒。這提供了零售商準備尿布之時,不忘也要進啤酒類商品的建議。
商品都能「剛剛好」多好!
以採購策略來說,一般店家的架上,至少會有數十樣到上千樣的商品。但是,該如何預估未來的銷售走勢,決定每樣商品的採購數量?又該如何決定採購哪些商品呢?
諸如每年新春的新裝上市、冬至寒冬架上恰恰好僅剩最後幾盒湯圓、疫情陰霾之下設立防疫消毒藥水口罩專區、抑或是颱風夜之前連續補貨的泡麵和罐頭……在有限的倉儲空間與採買資源底下,應付隨時多變的顧客需求,是零售通路經營的商機與挑戰。
「實體零售在意的問題,就是在對的時間、把對的產品、放在對的位置。」莊皓鈞研究零售產業的起點,主要都與實務需求有關。零售業經營層面上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至少就包括定價策略、採購決策、商品搭配、員工角色等。
而莊皓鈞針對零售業需求,數據分析有關「精實存貨」(inventory leanness)的決策,是否存在著關鍵轉折點?
莊皓鈞針對零售業需求數據分析,了解有關「精實存貨」的決策,存在關鍵轉折點。
攝影/陳怡瑄
「精實」的概念,主要出自於製造業的代表廠商豐田汽車 (Toyota) 自二戰後追求生產效率的管理方式。豐田汽車在生產線上盡可能減少產品、零件的存貨,避免資源浪費。衍生至今,也有許多零售商極力追求精實存貨,以降低營運成本。國外有許多大型零售廠商如沃爾瑪 (Walmart)、傑西潘尼(JCPenney) 就採取了精實存貨的模式。
「實際上,」莊皓鈞說:「過往零售商進行精實存貨,於營運表現會有哪些影響,缺乏明確研究結論。」於是他透過 2000至2013年北美跨類別零售商的財報數據,試圖了解精實存貨如何影響經營效率。
精實存貨的關鍵轉折點
莊皓鈞強調:「對零售業來說,賺取利潤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要在越短的時間內,賣出越多的商品。理論上,要盡可能增加商品的流動性,加強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即是『精實存貨』的主要精神。」莊皓鈞進而以「營運效率」與「存貨精實指標」互相比較,了解其關係。
不夠賣或是賣不夠,對零售業經營者來說都是難處。
繪圖/李昀
營運效率(operational efficiency)是零售商運用勞動力與資本創造利潤的效率,做為零售商的績效與獲利的指標。營運效率越高,代表公司越能用更少的成本,賺到更多的錢,是各行各業追求的目的。
而判斷精實存貨的程度,則採用「存貨精實指標」。莊皓鈞由傳統的存貨周轉率額外考慮經濟規模和各行業的狀態。當存貨周轉率越高,代表零售商可以更快賣掉手邊的庫存,再進下一批貨物。
不過莊皓鈞說明道:「周轉率的高或低並非絕對,和零售商種類、營業規模有關,如生鮮超市與藥妝店,或是小雜貨店與量販店的周轉率就大不相同。」因此需依不同業別與營業規模調整存貨周轉率的估計,即為「存貨精實指標」。
最終的分析結果顯示,存貨精實程度和營運的效率有著倒 U 型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
抓住最高的營運效率
甚麼是過猶不及呢?莊皓鈞笑說:「我相信每個零售商的最大目標,都希望消費者來到店裡,想要什麼都可以買得到。但這需要一定的庫存空間。」
舉例來說,平常街角的便利商店除了提供每天需要的報紙雜誌、飲料、便當、零食,也會提供生活用品,如果撤除了平常乏人問津的文具、輕便雨衣、免洗衣物;又或者太過精簡空間,無法供應冬至有大量需求的湯圓。在成本上雖然可節約存貨成本,卻導致沒能賺取到應得的生意,在經營上不見得划算。
「這個取捨的過程,對於資深的經理人來說應該是滿直覺的:做不夠不好,做過頭也不好。」莊皓鈞說明,過去的一些實證資料顯示,存貨周轉率與銷售增長率存在正相關的關係。
但也有一些分析指出,減少存貨可能造成缺貨、顧客無法獲得所需的品項,而減少潛在的銷售機會。另外,零售商往往也需要準備一定的存貨量,以應對零售環境如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
莊皓鈞解釋:「由經營策略的角度,提高庫存水位除了採購上較能議價壓低進貨成本,也有機會以廣告或折扣等行銷方式提高客戶的購買意願。因此存貨精實並非『精實還要再精實』,就能達到最佳的營利成果。」
實踐存貨精實的好處,主要對於大型零售業較為明顯,對於小型零售商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圖片來源/unsplash
莊皓鈞仔細分析,實踐存貨精實的好處,主要對於大型零售業較為明顯,對於小型零售商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像是路邊雜貨店與量販店相較,後者較容易獲得存貨精實的好處,而不致影響獲利。
這是因為除了存貨精實與營運效率之間的關係,莊皓鈞還發現有其他兩個因子,會影響倒U型轉折點出現:公司的規模大小,以及本身所面臨的需求變動性(demand uncertainty)。
他說:「當零售商的需求變動性越大,存貨精實反而對獲利效率有一定的妨礙。」如生鮮超市的貨品品項和需求,都會隨每周的節慶發生突然性的變化,其需求變動性就較高;相對來說,如藥妝店的需求變化可能只有冬季、夏季的分別,需求變化性小,比較容易規劃存貨精實,並獲得好的回饋。
這樣的結果無論公司大小、產業類別都有類似的結論。莊皓鈞表示:「這個數據主要根據公司的財務報表做出統計,顧問公司或是經理人可藉此將自身的營運數字與相關同業做比較,了解目前的經營狀況屬於怎樣的表現,又應該如何持續優化、維持競爭性。」
經理人有許多決策需要進行,可藉由數學模型加以協助。
圖片來源/unsplash
雖然說啤酒與尿布的故事,本身介於都市傳說或行銷話術之間,但仍可以一窺以數據協助決策的概念。莊皓鈞提到經理人有許多決策需要進行,而其中很多決定都可以藉由數學模型加以協助。
莊皓鈞將數學模型視為相關經營決策的參考工具,是為了省時省力找出更準確卻又更簡單快速的策略方針:「模型可以提供一個理想上可以達到的狀況,可以將之當作參考基準 (benchmark),來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規則與做法。」
現今的零售業正面臨許多轉型與挑戰,展望未來可能的發展,莊皓鈞舉例說,之前有許多零售商嘗試引入無人商店的概念,以AI人工智慧控制存貨,但從結果來看都黯然收場。他進而認為,零售商應該最佳化,而非最大化員工的產值,才是未來零售業發展的決勝點。
採訪撰文/陳亭瑋
攝影/陳怡瑄
編輯/張傑凱
莊皓鈞(2016)。檢視精實存貨的黑暗面:零售商效率的計量經濟分析。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莊皓鈞(2017)。連續零銷售與零售貨架稽核。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莊皓鈞(2019)。零售貨架稽核、概化幾何分配與成本敏感學習。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莊皓鈞(2020)。數據與決策分析於零售商與電子通路商營運。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計畫)。
Chuang, H. H. C., Oliva, R., & Heim, G. R. (2019). Examining the link between retailer inventory leanness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Moderating roles of firm size and demand uncertaint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8(9), 2338-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