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載體! 政大賴惠玲用「笑話」看見你所不知道的客家風景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賴惠玲,本著語言學專業,將處於邊陲地位的客語,推到鎂光燈之下,為人們所注意。
攝影/林俊孝

語言是人們思想、文化的載體,但當代的語言學思潮,大多以西方語言為基礎,或者以大多數人們所使用的語言,例如:漢語、英語等。其中,客語雖然同為漢語語系,但仍有許多獨特之處,甚至承載著獨特的族群生活與文化。

「我當時一腳踏入客語研究是帶著一種熱情、一項使命,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語言學研究的語言現象是人類溝通重要的媒介,各種語言間必然有許多相同的地方,而語言學家便是要在這些相同與特殊之處,找到背後的意涵。」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賴惠玲堅定地說。多年來從事客語研究的她,屢屢躍上各大國際期刊,佐證了語言學相關理論,可以作為一種方法,用來檢視、剖析、理解,進而探討一個族群文化背後的深層意義。

賴惠玲以18本已出版的故事集、笑話集與文學集為研究材料,裡面有554則洋溢著客家文化的民間故事,大多為口述蒐集而來。這次探究,讓客語當起主角,成為「理論論述」和「典範轉向」時的重要研究對象,讓位於邊陲的客語,推到鎂光燈下而成為焦點。

賴惠玲將保存下來的客語故事歸納為:笑話、童話、寓言與民間傳說。
攝影/林俊孝

「我把客語故事歸納為:笑話、童話、寓言與民間傳說。」賴惠玲分析說。整體而言,「笑話」多為脫序、不合常理,有時還會傳遞某些偏見,或者禁忌話題;「童話」則收錄民俗、人物等記趣,彰顯某些仁義禮智信的形象,富有教育意涵;「寓言」等傳說故事,則描繪了做人處事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客家笑話文本裡竟充斥著大量「性別議題」,容易冒犯到女性外,還會用揶揄方式來呈現,像裡頭的女角大多為嫁進來的媳婦、偷情的妻子等。女性容易淪為「他者」,成為被動觀看、凝視的目標,欠缺主動論述的機會。

其中,笑話中的「幽默隱喻(Playful Metaphor)」會透射出什麼樣的文化意涵,又隱含著什麼「文化獨特性」?正是賴惠玲所關心的,她笑著舉例說:「請問《哈利波特》小說裡誰最有主見呢?其實是佛地魔,因為他沒有鼻子,所以不會被『牽著鼻子走』。」這則笑話藉由創造衝突感而達到笑點,「幽默隱喻」正是一種好笑且隱晦的表現方式,沒有明說,卻只有特定族群、懂得人才會發笑,進一步拆解各笑話中的「幽默隱喻」,便會發現看似稀鬆平常的敘述,竟富有深厚文化底蘊。

用「性議題」笑話透視客家人的內斂

臺灣社會的普遍刻板印象中,保守、硬頸的客家族群,理應認為「性事」是一種禁忌,可意會而不能言喻,但性卻是人類所不能擺脫的本能,如何藉由這個出發點,透過語言學的理論,挖掘客家人的內裡,成為研究當中最艱難,極具技巧的任務。

笑話敘事結構分布,總共達164則,其中內容描述戇痴人物42則;負面人性41則;性議題40則;族群偏見28則;疾病殘缺13則。讓人感到意外,竟然「性議題」在客家笑話中為大宗。
企劃腳本/廖貿捷  美術設計/林柏希

賴惠玲將客家笑話的故事主題分成五類,分別為:戇痴人物(較淳樸愚笨的甘草人物)、負面人性、性議題、疾病殘缺、人性刻畫與族群偏見,其中,以「戇痴人物」主題的篇幅最多。但第三大分類竟然是「性議題」,裡面佔有三分之一是「偷情故事」,也是數量最多的一塊。賴惠玲解釋,「客家人很內斂,任何意義都埋在字句裡。」語言包裹著文化,和人類所處的社會環境互相輝映,也說明了女性做為「他者」的一種苦悶。

不過,特別之處在於,笑話中的女性不再是被動,甚至還有主動的一面,再透過幽默隱喻,解放社會加諸在女性的框架、標籤。例如《上京舉子》這則笑話故事:

「細妹仔講:『讀書郎啊讀書郎,赤身露體過江河,仰仔一身光光就毋顧,專門顧該條腸(豬腸)』。舉人回講:『洗衫娘啊洗衫娘,十指尖尖罅河江,?若高中轉,就愛借若个鑊仔(炒鍋)炒豬腸。』」

(中譯:「少女說:『書生啊書生啊,赤裸裸的過河,怎麼一身光溜溜的就沒關係,專門只顧那條豬腸。』舉人回答:「洗衣服的女人啊洗衣服的女人啊,十個手指細細長長在水中,我如果功成名就回來,就要借用妳的炒鍋來炒豬腸。」」)

故事描述客家女子在河壩上,撞見赴京趕考的男舉人正在洗澡;舉人沒想到女子會到這裡洗衣服,便惶恐地拿著衣服遮掩重點部位,不過女子不但沒有迴避,還用「豬腸」作為一種曖昧隱喻,調侃他的傖惶。女性在文本裡成為主動一方;面對這般尷尬場面,男舉人除了以手指細長來描繪女人的美貌,還藉由「炒鍋」隱喻胸部來巧妙回應,暗示金榜提名後,想再續「良緣」。

賴惠玲打趣說:「女性率先用食物豬腸的形狀來講生殖器官,體現出內斂,且舉人回應更讓人玩味。但這些隱喻如果不是客家人,便很難自然的笑出來。」她回憶起去日本發表研究時,除了把故事翻成英文,還在簡報上放了一個鍋子,另一邊,再放上豬腸,搭配幾件做菜的工具,呈現「cooking」的意象,好讓外國人得以「get」到笑點。

客語笑話,跳過過去人們保守的形象,甚至讓長期被「他者」化的客家女性,呈現主動的一面。圖為臺中市土牛客家文化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透過男女一搭一唱,這則笑話呈現出客家女性全然不同的面貌,跳脫過去人們對客家人的保守認知;其次,還包含了客家族群「曖昧、不直說」的特殊文化。而「隱喻」其實無所不在,存在於每一種文化、語言中,也發揮著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

賴惠玲進一步分析,性議題故事的隱喻,還不少社會文化意義藏在裏頭,例如:客家婦女過去受到社會對女性的規範,同時組成家庭後,又擔任起血親、姻親家庭的中間人,面臨著雙重約束,而幽默隱喻正是一帖解方,不只化解了禁忌、衝突,還有面對尷尬場面的不安氣氛。

客家人不明說,以食物為隱喻

人們用什麼「物品」來暗示自我情感,也揭露著族群的「生活內裡」。賴惠玲解釋,過去客家族群長期為各種教條綑綁,且早期物資缺乏,但各種勞務總會耗費大量體力,再加上努力進取等價值觀,都鞏固、加劇著客家傳統的韁繩。

當面臨這般矛盾,「情愛」便化作一道出口,讓生活稍稍喘口氣。「孔子所謂『食色性也』,性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在任何一個文化都是如此,有些事人們不敢明說,便想方設法用隱喻帶過。」賴惠玲分析。

客家人在困苦的年代,食物便成了最容易想到的隱喻物件,各種食物的形體,轉化成極富意義的載體。
圖片提供/賴慧玲 

但凡是都不明白說,那心中滿滿的愛意又該怎麼傳達?賴惠玲以自身經驗分享說:「不敢明著說『愛』,或許是客家人的特色,像特地煮了一桌佳餚等你過來;又或者我過去往返家鄉、臺北工作時,家人總擔心吃不營養,然後特地準備了一顆高麗菜給我帶回台北。」怎麼用行動把愛藏匿起來,是許多客家人的特有技能。

客家人於困苦年代,事事要迂迴,那食物便成了最容易想到的物件,化身極富意義的載體。但想拆解這些文本背後的意涵,可不簡單;因為隱喻的概念性表徵,都與文化、族群密切相關,人們傳唱、述說與散播的同時,其實也都無意傳遞背後的情感。

早期客語研究缺材料,得從荒蕪中搭建花園

「語言學」是分析語言的一種專業及方法,你必須瞭解語言的各項結構,包含:語意、句法、詞彙等才能進入,但在早期要怎麼找到「素材」來研究,卻成為棘手的事情。「1990年代,雖然已經有做客語研究的想法,但研究材料非常匱乏,而且網路才剛開始,電腦都是體積很龐大的那種,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都相當麻煩。……」賴惠玲回憶說。

你或許很難想像,該如何從基礎詞彙開始分類,然後在一片荒蕪的客語研究荒原,除草整地,蓋起一座花園。賴惠玲當場拿出一本本厚重的古董字典,還有一旁厚到不行的手寫筆記,說道:「你看,完全土法煉鋼,」因為沒有研究素材,只好從字辭典、故事、笑話著手。與學生一起翻辭典,分類出一個個詞彙,從基本名詞、動詞慢慢歸納,一筆一筆Key進電腦裡,客語研究的心血結晶才得以誕生。

早期客語研究資料,藉由「土法煉鋼」從翻閱字典、手工筆記、整理,到一筆筆輸進電腦,才得以建構現在隨選隨看的客語資料庫。
攝影/林俊孝

反觀華語、英語等主流語言,因為使用人多、研究者眾,不斷累積龐大文獻及數量龐大的語料庫,豐富的語言資源讓他們很早便能建立起系統化的研究架構;對照於客語的研究材料,字辭典是客語前輩們憑著自我的語感編輯,故事、笑話集皆來自於耆老「口述」,為最原始的初級材料。賴惠玲感謝說:「多虧好多前輩學者、客語文史工作者,像:清華大學退休教授胡萬川等,拿著錄音機踏遍鄉里,請老人家親自說,再記錄下來,才得以保留一個個彌足珍貴的故事。」

企劃腳本/廖貿捷  美術設計/林柏希

目前臺灣的客語研究終究是條漫漫長路,即便有了初步整理、歸納,還得靠深厚研究功力、經驗,一步步進入到客語語言材料像是故事、諺語等,然後探究背後的認知、語意,才得以深入到文化層次。

「我總是想著,怎樣更了解什麼是客家,然後客語又是什麼,客家文化又是為何?」賴惠玲充滿熱忱的說。一股熱情驅使下,她接下傳承客語的種子,如今研究成果看似逐漸開花,包含:將客語各類研究成果以論文發表,或者整理成冊,還有將臺灣各個腔調的客語數位化的「臺灣客語語料庫」(https://corpus.hakka.gov.tw/#/)上線等。但這趟旅途看似看不到盡頭,還有待需無數云云文化工作者、語言學專家一同投入,以及更多年輕世代用力說客語、研究客語,盼不遠的將來,終能迎來臺灣客家文化的秋來收果。

一股熱情驅使下,賴惠玲接下傳承客語的種子,如今這座花園總算逐漸開花,但能否迎來豐收?還有待更多新世代、研究者,多使用、探索客語裡的秘密。
攝影/W. Xiang

 

採訪撰稿/莊貿捷
編輯/林俊孝
攝影/林俊孝、W. Xiang

研究來源
賴惠玲(2016-2019)。客家故事:敘事基模、形式-內容與整體-類別整合分析及文化約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黃品荷(2018)。客家笑話敘事結構及語意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Lai, H. L. (2020). Playful metaphors in sex jokes and socio-cultural implications. Metaphor and symbol,35(4),2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