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像樣的身體」重新愛上自己:政大李宗芹的動勢心理教育之路

「每個人的『不像樣』都不太一樣,我們大部分的『不像樣』都保留在自己需要重新得到啟發的時候」,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李宗芹教授說。

在社會的場合裡,我們的身體通常都很「有模有樣」,而李宗芹更關注那些「不像樣」的身體。「不管別人怎麼看,什麼爛姿勢、怪裡怪氣的動作都可以擺出來,讓你有一個喘息的空間」,摘下為了符合社會期待的角色面具,更靠近真實的自我。

李宗芹的生命、職涯和生活都離不開「身體」。她一路追隨熱情與好奇,從表演藝術走進醫院,再踏入學術研究;從「舞蹈」到「舞蹈治療」,進而開創「動勢」,這一路是她對身體、心理與生命的探問和關懷。

李宗芹以實務結合研究,透過身體之「勢」探究言語無法觸及的心靈深處。
攝影/汪正翔

與心共舞:舞蹈可以治療人心嗎?

李宗芹自小學舞,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認識了當時榮總精神科的沈楚文醫師。

「沈醫生說,妳是學跳舞的?太好了!我們這裡很多患者都很退縮,不講話,又會起爭執,妳要不要來帶他們動一動?」就這樣,李宗芹走進榮總日間病房帶領團體。當時,她還沒有接觸心理學,也不懂舞蹈治療。

初接觸病人,李宗芹很震撼,「心理學是用頭腦,意識上要講得很清楚,但舞蹈的訓練是跳了再說,所以我感覺有點衝突」。尤其,她沒有精神醫學的背景知識,「精神疾病的類別我完全搞不清楚」,她笑著說。

她只能邊做邊學,每天晨會聽主治醫師討論案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病人的身體會那樣表達,是因為他有什麼樣的疾病」,李宗芹如海綿般大量吸收理論知識,而過去的舞蹈訓練,讓她在精神醫學的場域,走出一條小徑,從身體姿態通往個案幽微的內心世界,一個不只是疾病,還有生命故事的世界。

李宗芹說:「舞蹈本身會給我回饋,我不知道病患為什麼發病,但當我用創造性舞蹈帶他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讓人感動的部分。」這也讓她相信,藝術本身就有轉化的力量。

一雙手,如何舞出悲傷?李宗芹從動作姿態,走進個案的生命故事。
攝影/汪正翔

有別於一般著重「口語」的心理治療和諮商,李宗芹更關注「身體動作」。在榮總七年,她對於舞蹈治療在心理健康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有信心。

「本來覺得自己不懂心理治療,太弱了,但榮總經驗真的是老天給我的禮物,讓我用我的方式連結舞蹈和心理。所以我相信舞蹈治療可以發展,雖然它不是主流,但它是有用的,真正對人有幫助的」。

當西方舞蹈治療遇見東方身體文化

提到李宗芹,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臺灣舞蹈治療的先驅。90年代赴美學習舞蹈治療,對一路土法煉鋼的李宗芹來說很是興奮,「年輕時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她笑說。

回臺灣後,李宗芹的個案越做越多、團體越帶越多,她卻開始覺得「怪」。

「怪在哪裡?首先,男生都不來跳,團體幾乎都是女生。如果身體這麼重要,為什麼男生不來?是不是那樣的引導方式不適合我們?或者太女性化了?」尤其,「舞蹈」二字在華人文化中有很多想像和誤解,例如舞蹈是陰柔的、專屬女性的、是用來瘦身減肥的。

其次,舞蹈治療講求自由舞動,但李宗芹發現,帶團體時每個人都傻住,「我們就是要熟悉才敢動,突然叫我自由舞動,我嚇死了!」就連學舞的她,在美國上課也有這種尷尬不安,「如果是跳排舞,有人可以模仿會很安心,但那只是動作(movement),沒有碰觸心理。雖然舞蹈治療強調自由,但是自由的前提是他要感覺『安全』」。

攝影/汪正翔

李宗芹發現,發展於美國的舞蹈治療,在臺灣會碰到很多阻礙。她開始思考,「那樣的東西都是對的嗎?真的是我們文化脈絡要的嗎?只有舞者才能做舞蹈治療嗎?」

當西方舞蹈治療遇見東方身體文化,李宗芹決定重返校園,攻讀心理學博士。那一年,她五十歲。

以「動勢」解讀身心:從身形、韻律到感覺

重返校園,李宗芹以研究視角重新看待舞蹈治療。她決定回到東方的身體脈絡,提出「動勢」的概念,作為身心工作的新架構。

什麼是「動勢」?簡而言之,「動勢」是指人作為一個整體,身體姿勢、體態、律動都和他的氣質與性格特質有關,或站或坐,甚至靜止不動,只是呼吸,都有他的「勢」。

李宗芹談起她在臺灣做的田野調查,「你看漢人的舞蹈,基本上不是『跳舞』,而是擺一個『勢』。京劇演員出場亮相是『勢』,陣頭的七爺八爺也是『勢』,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身體語彙,從『勢』去發展」。

李宗芹以「動勢」的概念,探尋屬於東方的身體文化脈絡。
攝影/汪正翔

找到「動勢」,接下來,李宗芹必須歸納出她如何「介入」個案?

過去李宗芹的實務做得出色,但每當被問到「個案怎麼做?」,她總是答不出來。於是,她回頭分析過往累積的個案身體影像,「後來我歸納出三個元素:身形力度、韻律密度和感覺強度,這就是我的介入,就是我的方法學」。

  • 身形力度(The Strength of Body Figural)

是指我們靠身體樣態展現自我,緊縮或開展、柔軟或僵硬,都透露出自己的狀態。但身形力度不只是身體外型,還關乎體態的「力度」、各部位的「協做」,還有專注力。

李宗芹拿起一根羽毛放在掌心,當羽毛直立起來,身體也跟著挺直。帶團體時,她常用這個小活動讓大家覺察「中心線」,「通常會說『抬頭挺胸』,其實不是的,以身體自然的狀況,是去覺察你的中心線,把它拉長,不是刻意抬頭挺胸」。

  • 韻律密度(The Intensity of Body Rhythm)

是指身體在一段時間中的律動方式,包括律動的速度、強弱和頻率等,以及身體是否擁有彈性的節奏,能隨著外在環境有機調整。李宗芹提到,在心理層面上,身體的韻律密度時常隱而不顯的影響人際互動,因此檢視身體動作的韻律,也有助於檢視生活、人際關係和自我狀態。

  • 感覺強度(The Strength of Corporeal Feeling)

是指存在身體中的情緒或感覺。李宗芹說,身體會承受難以言說的感受,因此,治療師有時會引導個案做出誇大的動作,幫助他將隱藏在身體中的情緒感覺轉化成動作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治療師不從語言,而是從身體動作的引導表達對個案的同理與理解。

李宗芹在團體方案中,帶領拋撒紙花的活動,讓個案感受身體力量的變化。
攝影/汪正翔

女孩們,你喜歡自己的身體嗎?

歸納出「動勢」的介入元素後,李宗芹首先運用動勢心理帶領自閉症幼兒,「因為他們不和人溝通,很難談關係,如果自閉症可以做成功,所有的人都可以做」。

有別於傳統的遊戲治療以語言引導,李宗芹讓身體先行,有時甚至沒有語言,讓孩子自由「玩」身體。結果顯示,動勢介入確實對於自閉症幼兒的人際參與有成效,讓李宗芹很受鼓舞。

接著,她運用動勢心理,展開一系列女性身體意象的研究,尤其關注國中至大學的女生。

攝影/汪正翔

身體意象(body image)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身體主觀的看法,包括對身體的知覺、情感、信念和行為。尤其研究指出,身體意象與女性的憂鬱情緒、飲食疾患、自尊和自我效能有關。

李宗芹提到,「對身體不滿意」是許多女性一生的課題,在傳統性別文化下,女性受到身體的不平等對待多於男性,女性在身體教育上需要的幫忙也比男性多。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是從男生的眼光看自己。我一直希望有『感覺性』的部分,如果能讓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知道怎麼好好地跟自己的身體在一起,那是最重要的。」

於是,李宗芹設計出「動勢取向身體意象團體」方案,讓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的學生帶領。「我也在挑戰,他們都不是舞蹈治療師,舞蹈基礎都是零,我能不能培養他們也可以帶方案?事實證明可以,而且帶得很好。」

參與團體後,女學生對自己身體部位滿意度確實有顯著提升。李宗芹認為,關鍵在於活動本身經過多次的討論與模擬,「我可以預期參加者會經驗到什麼,這就是我們說的『方案』。國際上經過正式研究的方案,只要推出去就能適用多數族群」。

因此,李宗芹強調為什麼設計方案需要研究基礎?「我們希望對人有幫助,就要讓人家知道我們是有所本。經過研究,我才知道可以對你幫助到什麼程度?這才是治療的有效性,才可以稱為介入」。

抽一張圖卡,找到你的「勢」

找到屬於東方身體脈絡的「動勢」還不夠,目前李宗芹也著手改善評量工具。

「過去使用的自尊量表、憂鬱指數、身體意象評量都是美國發展的量表,我們沒有自己的身體評量。而且填量表是用腦袋去想,未必測得出身體的狀態」。因此,她開始編製自陳式量表與動態評量,期望讓身體真正地為自己說話。

說到這裡,李宗芹很興奮地拿出正在製作中的圖卡,每張卡上都有一個身體動作。既然東方的身體需要熟悉、安全,需要結構才敢舞動,她就以圖卡為引子,讓個案抽卡,先模仿圖卡的動作,再隨自己的感覺發展,這也是一種介入。

以圖卡為起點,引導個案認識原本陌生的身體。
攝影/汪正翔

投入身體工作數十年,李宗芹就像身體的解夢人,洞悉那隱微的話語。語言說不出來的,身體會幫你說;語言無法連結的,身體會幫你連結。傾聽身體之歌,幫助人們接納「不像樣的身體」,接納「不像樣的自己」。

從表演藝術走進醫院,由實務走入研究,李宗芹的動勢心理教育之路還在繼續。她笑說:「一個工作可以做得那麼快樂!人就是要一直創造,在你喜歡的事情上面盡量開展。時代在進步,如果我們不進化就太無聊了!」

 

採訪撰稿/邱馨儀
攝影/汪正翔
編輯/黃詩茹

研究來源
李宗芹(2013)。舞蹈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動勢心理介入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
李宗芹(2014)。動勢心理教育介入方案實踐:青少女時期的介入與追蹤。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
李宗芹(2015)。青少女身體意象之預防方案:動勢心理教育取向。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
李宗芹(2016)。國中女生之身體意象預防方案:動勢心理教育取向。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
李宗芹(2018)。舞蹈治療之動勢身體意象量表建構及在輔導工作的運用。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李宗芹(2019)。舞蹈治療之動勢心理觀察量表建構及在輔導諮商的應用。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