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人物訪談
  • 知識專欄
  • 人文經典
  • 學門領域
  • 認識我們
搜尋
人文.島嶼
  • 首頁
  • 人物訪談
    • 人物訪談

      從南方澳出發,走遍臺灣這座劇場:北藝大邱坤良書寫臺灣戲劇史

      人物訪談

      我們在CASBS對話,思考世界的重要問題:專訪臺大葉素玲

      人物訪談

      假新聞、民粹主義挑戰全球民主價值!臺大張佑宗洞悉危機與轉機

      人物訪談

      自然科學不是「背多分」!臺師大吳心楷用生活化、探究精神陪你修練科學

      人物訪談

      與心交響的旋律:臺大蔡振家以音樂心理學,告訴你情歌沒告訴你的事

  • 知識專欄
    • 知識專欄

      發現畸零者的生命政治:臺師大黃涵榆從「附魔」與「不死生命」談「疾病」

      知識專欄

      衝破殖民魅影,重構自我──清大傅士珍談菲律賓英語作家的「菲律賓性」探求

      知識專欄

      歷史的記憶都是一樣的嗎?清大李卓穎考察蘇州士人眼中的朱元璋與張士誠

      知識專欄

      每個人都有道德感嗎?陽明交大鄭雅薇從社會神經科學探討「道德感」

      知識專欄

      「咬傷農夫的狗很壞」,到底誰受傷?臺師大陳純音談歧義句,一窺語言學習的奧妙

  • 人文經典
    • 人文經典

      與儒學傳統正面對決,找出民主的下一步──中研院鄧育仁談《公民儒學》

      人文經典

      一本書竟能祈雨、治病,成為聖人? 中研院呂妙芬帶你認識你所不知道的《孝經》

      人文經典

      「外文系」是如何煉成?中研院王智明從「落地轉譯」談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人文經典

      從壓抑到記憶,臺大劉亮雅研究日治記憶小說,打開歷史的想像

      人文經典

      胡適不是唯一的選項? 臺大鄭毓瑜用《姿與言》談你所不知道的白話文運動

  • 學門領域
  • 認識我們
首頁 標籤 科技社會與傳播學門

科技社會與傳播學門

人物訪談

越看新聞,覺得自己越危險?政大陳憶寧談食安、疫情下的風險傳播

編輯部 - 2022年3月16日
知識專欄

科普能夠改變文化?中正陳瑞麟破解科普書籍暢銷秘訣

編輯部 - 2021年1月20日
人物訪談

音樂也能很科學? 中正黃俊儒:流行文化可幫助科學知識民主化

編輯部 - 2020年9月2日

瀏覽本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MS Edge、Firefox、Chrome或Safari等瀏覽器。

  • made by bouncin
© COPYRIGHT 2019 人文.島嶼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