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帝國與暗黑旅遊:臺大黃舒楣談東亞殖民監獄地景

於2017年關閉的舊奈良監獄,將改造為日本首座「監獄飯店」。文青品牌進駐的消息一出,許多人引頸期盼「來去監獄住一晚」!

透過舊奈良監獄,回顧日本推動現代化監獄的過去,展望監禁再造(carceral retasking)的未來。同時涉及殖民帝國、負面襲產(negative heritage)與暗黑旅遊(dark tourism)的相關討論,這些都是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黃舒楣近年的研究議題。

過去作為少年刑務所的舊奈良監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文明的懲罰:從傷害身體到剝奪自由

長崎、千葉、金澤、奈良與鹿兒島監獄,被稱作「明治五大監獄」,皆出自日本司法部技師山下啓次郎(1867-1931)之手。這波現代化監獄的建造風潮,起因於日本在明治維新時,試圖以刑務改革證明國內擁有完善的司法制度,是一個進步文明的現代國家,以力抗歐美以文明為由行領域侵略之實。

「現代化監獄可以表現國家是用符合現代文明的標準在『矯正』國民」,黃舒楣說。以「矯正」作為「文明的懲罰」,將過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身體刑」轉化為剝奪自由、以勞動作為矯正手段的「自由刑」,「但這樣也衍伸出新的建築需求」。

不同於身體刑在短時間內對肉體造成痛苦傷害,自由刑必須先創造出用來限制人身自由的環境。「因此國家要負責建置一套機構,這需要很多土地、財力、管理運作的成本」,黃舒楣說。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黃舒楣副教授。
攝影/汪正翔

山下啓次郎便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前往歐美考察,回國後提出他對現代化監獄的設計構想,包括以磚石取代木造,將傳統長屋改為扇形或放射狀建築、中心點設管制塔等,並依刑罰規劃不同的監舍、調整收容人數、提升環境衛生。接著他首先在殖民地臺灣實現了現代化監獄的理想,也就是1904年竣工的臺北監獄。

從此,日本現代化監獄的想像逐漸成形,從司法制度上確立國家權力集中,負責建造可容納千人的「集治監」。「而且為了讓國際社會知道日本的現代化作為,監獄外觀會有很清楚的彰顯」,例如舊奈良監獄的兩側圓塔、復古紅磚和裝飾,「如果不說是監獄,可能會有人以為是城堡或博物館」,黃舒楣笑說。

旅順日俄監獄:曾經的監禁,現在的愛國教育

現代化監獄的誕生,伴隨現代國家的建立,也伴隨帝國殖民的擴張。正如臺北監獄的例子,黃舒楣也關注到日本在東亞殖民地建造旅順日俄監獄和首爾西大門監獄的案例。

旅順日俄監獄最早是由沙俄開始興建,日俄戰爭後由日本接收繼續擴建。二戰後監獄除役,中國將之保存為愛國教育基地,開放大眾參觀,作為見證帝國侵略的證據,是當代最早由監獄轉型博物館的案例之一。

旅順日俄監獄外觀。
圖片來源/黃舒楣提供

黃舒楣觀察,國族主義、愛國、抵抗侵略是旅順日俄監獄近年的展示主旋律,其中一位關鍵人物,是韓國的安重根(1879-1910)。他在哈爾濱車站行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中韓視之為英雄義舉,日本視之為反動罪犯,後來就在旅順日俄監獄關押、處決。現在遊客走進監獄,第一個特展室就是安重根「就義」前的牢房,牆上還掛著他的書法(複製品)。

旅順日俄監獄的相關詮釋及展覽重點,隨著不同時期的地緣政治與中國國內情勢發展,「保存通常都是有目的的,不只是單純為了文化資產的美或科學價值」,黃舒楣說。作為愛國教育基地,旅順日俄監獄的批判對象也從沙俄轉移為日本,「他們會用整座監獄就像帝國主義入侵罪證的方式去建構它」。

西大門監獄:「獨立」的各自解讀

至於首爾西大門監獄,又是另一段複雜身世。踏出地鐵獨立門站,就是佔地廣大的西大門獨立門公園,這裡有獨立門、紀念殉國先烈追念塔,以及由日人建造,戰後轉型為歷史館的西大門監獄。

西大門監獄入口。
圖片來源/黃舒楣提供

在韓國官方論述中,二戰前有近三千位受刑人關押在西大門監獄,許多是參與獨立運動的志士。韓國獨立後,政治高壓壟罩,很多政治異議份子也關押在此,包括前韓國總統文在寅。直到1987年正式停用,隔年指定為國家史蹟。

戰後亟欲振興經濟的韓國,也曾出現是否保存西大門監獄的討論,直到1988年舉辦漢城奧運前。歷史的偶然在強人總統全斗煥主導下,確立西大門監獄歷史公園的計畫,用以紀念國家獨立與主辦奧運。透過奧運的國際場合,刻意向世界表現韓國保存文化遺產的努力,同時強化日本殖民記憶,淡化戰後獨裁政治的印象。

西大門監獄及參觀民眾。
圖片來源/黃舒楣提供

談到「獨立」,多數人會直覺想到近代韓國脫離日本殖民的獨立運動,獨立門公園、獨立門、西大門監獄似乎理應都在這樣的脈絡。但黃舒楣說,「深入理解韓國近代史後才發現,此獨立非彼獨立」。

不同於西大門監獄的保存強調獨立於日本,獨立門的由來卻是獨立於中國。「獨立門原址本來有一座『迎恩門』,旁邊還有一座『慕華樓』,過去中國使節來到王城西邊,朝鮮王朝就要來迎接」。

直到19世紀末,中國失去宗主國的力量,建築便成為時局動盪的見證。「於是中國樣式的迎恩門被拆除,韓僑動員捐款,改建成效仿巴黎凱旋門的獨立門,藉此宣告韓國從此是一個獨立於中國的國家」。

獨立門現址。
圖片來源/黃舒楣提供

獨立於中國的獨立門,加上獨立於日本的西大門監獄,共存在於西大門獨立公園中,那這個公園又是獨立於誰呢?

黃舒楣說:「理論上應該是同時指涉中日,但慢慢拆解就會明白很複雜,一般市民或旅客也不容易準確理解。在多數人的認知,這個公園就是強調獨立於日本殖民。」她也提到,獨立運動之沉重,加上日韓間的情結,使得新的歷史詮釋難以納入,「所以獨立公園主要的詮釋都聚焦在二戰前獨立運動的慘烈」。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事件,是前總統文在寅當時就選在西大門監獄宣布參選,這個舉動自然是突顯他曾參與學生運動的背景,「但仔細想想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他被關押時已經脫離日本殖民,其中有很多巧妙的挪移」。

如今獨立門矗立在人車熙攘的路口,彷彿是個隱喻。黃舒楣說:「你真的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歷史的路口』,這也是我覺得地景空間有它的意義,現場的感受很重要。」

中韓共同申遺:當文化遺產遇上地緣政治角力

黃舒楣進行東亞殖民監獄地景研究的期間,正值中韓醞釀以旅順日俄監獄和西大門監獄共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在此之前,有澳洲11處監獄遺址申遺成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鼓勵跨國提報申請,似乎都讓中韓共同申遺點燃曙光。加上當時的朴槿惠總統也支持中韓文化事務交流,於是兩地館方展開一系列的換展、論壇和研討會,讓黃舒楣有更深入的參與觀察。

雖然帝國主義擴張的歷史背景,加上愛國主義、國族論述,讓兩國共同申遺有了合作基礎,然而談到展望未來,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Huang, S. and Lee, H. (2020). Heritage, Memory and Punishment: Colonial Prisons in East Asia. (In Memory Studies: Global Constellations, Routledge.
攝影/汪正翔

「中方希望繼續強調愛國、撻伐帝國主義;韓國雖然也想譴責日本,但它也理解在新的地緣政治中,日韓不可能永遠對立。尤其美國希望日韓一起支持它在環太平洋的布局,所以韓國要設法去談論和平,這也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初衷」。

於是,兩地博物館不得不背負起國際關係的角力、地緣政治的抗衡,以及國家政策的意志。黃舒楣提到,在那幾年的合作中,兩個館方就在這些保留曖昧與模糊的縫隙中,存異求同地推進。直到2017年發生「薩德反導彈系統事件」(SAAD,薩德事件),中韓關係急速冷卻,瞬間澆熄兩館的往來,「這個研究剛好見證兩國共同申遺因為政治變化而宣告破局的過程」。

黃舒楣說,薩德事件是關鍵,也僅是表徵,美中韓在環太平洋的權力牽制才是背後的關鍵,「加上朴槿惠總統下臺,這些事情很密集的發生,非常戲劇化的轉變剛好成為研究的材料。就很能理解文化資產真的是政治角力的場域,不只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當代和未來」。

暗黑窺奇,來去監獄住一晚!

從華光社區的迫遷運動開始關注監獄議題,黃舒楣提到,文化資產經過複雜的論述營造,成為文化資產後,地方政府往往更關心如何為城市形象加分,如何創造文化經濟,「但老實說,監獄的特性是比較難直接讓城市感覺到文化上的加分」。

雖然近期少數文創活動試圖串聯監獄作為體驗場域,也確實在短期內創造話題與人潮,「但如果長期都靠這樣活動其實是很遺憾的,包括舊奈良監獄的發展,當地人士也有類似的批評,他們擔心未來裡面只剩下飯店和賣場」。

昔日舊奈良監獄的建築群。
攝影/汪正翔

監獄、屠殺、戰爭、隔離等負面襲產,不僅記憶傷痛,也成為「暗黑旅遊」的景點。例如遊客走訪北海道網走監獄,在監獄食堂吃一頓監獄餐,還能體驗冬季限定的懲罰房。

當「懲罰凝視」(penal spectator)作為監獄旅遊的核心,「除了窺奇,也牽涉到人們如何理解暴力、死亡與監禁」。更延伸出去,觀看與消費痛苦、娛樂性質的監禁再造、不可避免的歷史商業化等都是值得探究的議題。

黃舒楣說,暗黑旅遊有其潛力,能夠成為遊客走進歷史場域的契機,另一方面也有其限制,「要如何把懲罰現代化的過程中,國家扮演的角色,以及地緣政治的討論藉由旅遊的機會被認識且反省,是我比較關心的,但過去至今的例子都顯示要達到這個目標很不容易」。

攝影/汪正翔

同樣是殖民時期的產物,臺北監獄和嘉義舊監的命運又大不同。前者的土地利用懸而未決,後者雖指定為國定古蹟並轉型「獄政博物館」,但定位仍未明朗,目前僅維持最低限度的開放導覽。唯一相同的是,兩者都未如中韓的監獄地景,走向批判殖民的國族論述。

黃舒楣說,過去在建築史、建築設計或都市計畫中,監獄都是相當邊緣的題目,直到近十年太多新的材料出現,讓她從臺灣、旅順到首爾,後來也走訪上海提籃橋監獄。關於罪與罰的文化遺產,是否有機會從東亞監獄現代化的脈絡串連,還有許多議題值得叩問。

採訪撰稿、編輯/黃詩茹
攝影/汪正翔

研究來源
黃舒楣(2016)。監禁再造:東亞殖民監獄地景之重構、再生與再現。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
黃舒楣(2018)。世界遺產/記憶、殖民監獄和城市再造:上海提籃橋監獄及週邊地景之重構、再生與動遷。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黃舒楣(2020)。東亞城市困難遺產保存與普世化記憶工程:從提籃橋「上海方舟」到奈良少年刑務所文化旅館的困難遺產熱。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