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中藥藥材,你可能在家裡的廚房裡見過當歸,這種常見的中藥材不僅僅是烹飪的材料,如我們常見的當歸薑母鴨等,還擁有著豐富的醫療價值。在中國、日本、韓國乃至德國的歷史中,當歸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各種各樣的應用和發展。
在中藥藥方中,當歸是很重要的藥材。
圖片來源/pixabay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貞德談到:「在華人世界男女有別的醫療論述下,所謂女人以血為本,男人以氣為本,還是相當普遍的。」臺灣有些傳統男性,如今仍堅決不吃、不喝以當歸為君藥的四物湯,認為那是女性才服用的滋補品。
當歸在中國:曹操的頭痛藥變成女人要藥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歸最早並非「女人藥」,用途廣泛,因為通血止痛,東漢末年的曹操頭痛時就喝當歸湯。當歸也常用於隱喻求才的禮品(暗指「你當歸來」)。到了明代,《本草綱目》紀載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才愈發性別化。
除了中、日韓各地對當歸的使用和觀念,隨著時間推移有所改變之外,當歸也曾於清末走出國門,成為了國際醫藥市場上的一部分。李貞德爬梳這一過程不僅反映了當歸在歷史上被人們運用的變化,也揭示了醫藥文化交流的多樣性。
攝影/陳怡瑄
「中國婦人方自晉唐時期開始萌芽,到南宋時期得以確立。」李貞德指出,傳統中國醫學中的性別化身體觀影響深遠,前人多有研究。從5世紀陳延之的《小品方》中首見婦科篇目,到7世紀孫思邈的《千金方》申述婦人獨立成方的理論基礎。南宋時期的陳自明在著作《婦人大全良方》(1237年)中強調「凡醫婦人,必先調經」,發展出「婦人以血為本」的身體觀,並依照經、帶、胎、產的順序編排專著後逐漸確立。
不過,這一性別化的身體觀在明代有所轉變。到清初的《醫宗金鑑》(1742年)的〈婦科總括〉中,破題已直接寫道:「男婦兩科同一治」,主張除了女性身體之特殊情況如經帶胎產之外,其他疾病與醫療基本上與男性無異。
而當歸在中國本草書中被視為「女人要藥」,李貞德從當歸在婦科中的用途和觀念的轉變,進一步追查其在日本、韓國,甚至德國的傳播和運用情形,考察當地人學習傳統藥材新知和使用案例,並一窺其中的性別面向。
當歸在日本:究竟是不是治血之藥?
日本現存最早的本草書是918年深江輔仁的《本草和名》,其中稱當歸為「也末世利」、「宇末世利」、「加波佐久」或「於保世利」。李貞德說:「《本草和名》的著作旨趣在說明中國本草書所提藥材在日本當地如何稱呼。比較像是一本雙語辭典,目的在名實之間的對照,而非說明本草藥物性味主治。」書中雖指出中國書中的當歸就是日本稱為世利(ぜり)的草藥,但並未介紹此藥究竟有什麼功效,又是否和治療女性相關。
大概要到1546年、日本戰國中期的京都名醫南条宗鑑編撰《撰聚婦人方》效法陳自明書,依經帶胎產的順序安排對治各種疾病。上卷即討論調經與月水不調的問題,並稱:「婦人以血旺氣衰為本」,若男女對言則稱:「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
「南条宗鑑的時代,日本醫生經常留學中國,後來被稱為後世派始祖的田代三喜(1465-1537),就曾前往明帝國12年,帶回當時流行於中土的金元醫學知識和醫書。」李貞德進一步提到,田代三喜在論婦人時,破題先以「女十四,月水行」和「男十七,精汁行」對言,並且指出男女常用藥物有別,而當歸正是女性常用的十多種藥物之一。
田代三喜是日本戰國時期的漢醫學家,被視為日本後世派醫家的創始者。
圖片來源/wiki
但,到了18世紀古方派的吉益東洞(1702-1773),卻在他的《藥徵》中表示:「仲景之方中,用當歸、芎藭者,所主治者,不可的知也」,又說張仲景治療血病的藥也未必用當歸。如此一來,當歸是否治血都不一定,就更談不上是以血為本的女人最重要的草藥了!
於此,李貞德提供了一個小結:「當歸和血的連結,在古方派大師的論說中被切斷了。那麼它和女人之間的關係還能維持住嗎?今日漢方醫學有稱婦科三大成方的,包括當歸芍藥散、加味逍遙散和桂枝茯苓丸,前兩者都以當歸養血著名。如此看來,本草藥論、大師醫方和俗語通說之間錯綜複雜的呼應和歧異,在日本和在中國一樣,需要分別釐清,繼續追究。」
當歸在韓國:鄉藥自有脈絡
朝鮮半島自高麗(918-1392)至李朝(1392-1910)時期國內提倡「鄉藥」,不僅編纂方書,並且普查全國藥材,嘗試以本土物產療病救急。不過李貞德指出,朝鮮半島官民大多仍以中國的藥材為貴:「自4世紀起韓國便有和中國醫藥交流的紀錄,根據目前的出土文獻,當歸至遲在7世紀時就已隨著《本草經》的東傳而為朝鮮人所知,並且從13至14世紀高麗王朝編纂的《鄉藥救急方》最末的《方中鄉藥目草部》看來,半島人民已認定土產之『旦貴草』即中國之當歸,並納入救急方劑中使用。」
雖然因為史料闕如,李貞德坦言目前尚難得知朝鮮半島的人們最早何時取得中國當歸實物?如何比對外來品種與本土物產?又怎麼判斷兩者性味功能相同,故可以放心地將俗名「旦貴草」的鄉藥納入包含當歸的中國醫方中治病等問題。不過《李朝實錄》(又稱《朝鮮王朝實錄》)中約百條提及當歸的史料,巧妙地說明了當歸在半島醫療文化中的位置。「從《實錄》中當歸史料出現的順序,可以看到剛好呈現了一種從唐藥到鄉藥、從外交贈禮到土產藥用的發展軌跡。以及從詳細規範採收、傳輸和備料方式,到後續和劑治病且運用自如,其中中國本草醫方的影響,明確可見。」
如在 1434 年《李朝實錄》中的採收規範提及,屬植物根部的當歸帶土洗淨與否,既關乎藥材品質,也牽涉到賦稅的份量,這部分議論在中國本草書中少見。另外1433年下頒全國的《鄉藥集成方》,除了原原本本地抄錄中國本草經典外,也特別選取了當時作為朝鮮醫學教材的《婦人大全良方》中的備料原理原則,按部就班地指示當歸的處理方式。
《李朝實錄》(又稱《朝鮮王朝實錄》)。
圖片來源/wiki
16世紀之後,當歸再度出現在《李朝實錄》時,已不只是外交贈禮或本草藥論,而是入藥和劑、運用自如。所治之病,包括濕寒腳氣、心熱發火、外傷疼痛、孕產昏眩,乃至狂疾等等。雖然部分用法難以直接對應中國方劑,但大部分都可以在東傳的中國典籍中找到根源,特別是止痛與安胎,《醫方類聚》(1445)記載治一切心痛時,曾引明代《壽域神方》以胡椒加乳香研末,建議:「男用生薑湯調下,女用當歸酒調下。」反映了當歸自初登歷史舞台以來的主要功效。
不過,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韓國特色醫學「四象醫學」出現時,並未以男女老幼的分類方式思考人和疾病、藥物的關係,在陰陽四象的框架下,當歸並沒有被視為女人要藥,而是「少陰人」的用藥。換言之,關於當歸知識在東亞的傳播,並非總是和女人有關、也未必如中國傳統和婦科醫學相聯繫。
當歸傳歐與返華:文化與醫藥的碰撞
李貞德提到,她曾將當歸從曹操的頭痛藥發展到李時珍所稱女人要藥的歷史變化,在國際會議上發表,引起了曾經鑽研中西醫藥交流的學者的關注。他們提醒她,不僅在中國,當歸也曾被介紹給西方世界,她一查資料,才發現當歸曾經跨洋赴歐,被德國藥廠製成浸膏、「大獲其利」。
德國?當歸跑那麼遠嗎?
後續李貞德親自前往德國默克藥廠(E. Merck)的檔案館爬梳資料,發現德國的漢學家夏德(希爾特,Prof. Dr. Friedrich Hirth, 1845-1927)曾於1870-1896年間擔任德國駐廈門海關官員,在中國發現了當歸的藥用價值,並將當歸引入德國,與默克藥廠合作,開發了治療經閉、經痛的新藥「Eumenol」(中文譯名多作「優美露」),默克藥廠的檔案資料甚至指稱當歸是「西方世界此前不見的安全通經藥」。
李貞德解釋說:「所謂安全的通經藥,就是不能變成打胎藥。夏德在中國發現了當歸,介紹給歐洲人,德國藥廠提煉後,成功研製出安全無毒,能有效通經、治療痛經,但如果懷孕了也不會造成流產的藥物。」
默克開始大量生產並銷售當歸製成的通經藥到世界各地,這種跨國藥物交流到後來不僅回銷中國,也引起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關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和經濟上的侵略,並開始推動本土化的當歸提取和製藥技術,試圖與德國的藥品競爭。當時,默克藥廠生產的當歸藥品價格高昂,而中國本土的當歸資源卻相對豐富。中國本土藥廠崛起,採用蒸餾法和冷浸法等技術,開始大規模生產當歸製品。
19世紀末以來,中國遭受歐美列強的政治和經濟侵擾,有志之士莫不積極尋求國富民強,李貞德指出,這種情況也延伸到醫藥領域。傳統中醫有「十方九歸」的說法,意思是當歸可以用在非常多的醫藥配方中,又因為它調血、治療血病的功能,而被視為「以血為本」的女人要藥。然而,德國的優美露強勢來襲,當歸的性別角色更加強化了,中國藥廠為了與之對抗,也不斷宣傳當歸調經是為了能促進生育。1940年代對日抗戰期間,強國保種更加重要,藥廠的宣傳廣告中,當歸幾乎變成一種促進人口增長、強健國家體質的婦科靈藥了。」
李貞德的跨文化藥物史研究,展示了醫藥文化如何隨著時間和地理的變遷而發展和變化。
攝影/陳怡瑄
醫藥史上當歸的意義
當歸在古代中國,最早被用於治療頭痛及作為贈品,後來逐漸成為婦科常用的藥材。日本、韓國則自古與中國有醫藥交流,當歸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的應用,都反映了中藥在當地的接受與轉化。
清末民初,當歸輸出德國,製成藥品,販售全球,甚至回銷中國,引發了中國對本土藥材的重新認識和推廣,成為強健國家體質和提升人口的象徵。這一過程不僅展示了藥材作為一種「物」在全球的應用,也反映了文化與經濟的交融與衝突,更提醒我們物與人之間關係的互動變化。
李貞德的跨文化藥物史研究,展示了醫藥文化如何隨著時間和地理的變遷而發展和變化。當歸作為一種植物藥材,其應用從傳統中醫,到現代製藥,再到全球銷售,體現了文化交流和市場動態的複雜性。這不僅是對醫藥史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對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生動描述。
不過李貞德同時也提到一個關鍵:「若以當歸為例,從用藥的角度切入,則東方醫學傳統中性別化身體觀的有無、發展,及其意義,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採訪撰文/沈眠
攝影/陳怡瑄
編輯/張傑凱
李貞德。2017。女人要藥考──當歸的醫療文化史試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本,第三分。
李貞德。2018。中國婦人方之東亞傳播及其在地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人文沙龍團隊。2022。當歸素迎戰優美露──女人要藥的近代跨界史。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4卷2期,頁109-114。
Jen-der Lee(李貞德)。2018-2023。Danggui and its German Connections—A Menstruation Drug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國科會台德合作計畫 Materialities in/between Europe and East Asia 子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