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帶領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梁山聚義,「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之後,並非進一步推翻腐敗的宋朝,反而是一步一步走向毀滅,其實,他們的悲劇下場,早已注定。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那一年,宋江帶領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梁山聚義。他們於數次大戰中打敗官軍,正意氣風發。後世的《水滸傳》讀者,遙想宋江、武松、魯智深、林沖、史進……這些偉岸如神的英雄,終於擺脫屈辱與苦難,在豐饒又險惡的梁山喝酒吃肉,豪氣萬丈,莫不悠然神往。
然而,好漢們並不知道,「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之後,並非進一步推翻腐敗的宋朝,創建水滸帝國,反而是一步一步走向毀滅。不管眾人如何反對宋江接受招安,不管這些造反英雄投降朝廷、為其平定叛軍是多麼的荒謬,他們的悲劇下場,早已注定。
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金聖嘆,討厭這麼令人沮喪的結局,於是將原本七十一回以下的情節全部砍掉,一時大快人心。但是根據道教和神話研究的前輩高人──政治大學宗教所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的說法,其實原本的一百回,才是《水滸傳》應有的模樣。
這是為甚麼呢?
「因為他們來到世上,不是要造反,而是來修行的!」李豐楙笑道。這話說得莫測高深──梁山好漢不都江湖人物嗎?竟然是在修行?他們為甚麼要修行?又是怎麼個修行法?
李豐楙教授是臺灣少數的「道士教授」,平日熱愛收藏各式民俗文物,從畫卷、著作到各式法器,也逐步擴展道教研究的範疇。對於《水滸傳》的解讀,他笑道:「因為他們來到世上,不是要造反,而是來修行的!」。
攝影/林俊孝
這一切,還得從施耐庵這位書會中人說起。
道教的謫凡神話
作為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的作者,施耐庵當年寫《水滸傳》時,可沒有多少參考的資源。他所擁有的,只是一堆零散的材料:北方抗金、抗元的忠義民兵盤據水寨的傳聞;《宣和遺事》和說書人嘴裡,關於宋江、李逵、魯智深、燕青等人的故事;元人戲曲搬演的水滸英雄雜劇,以及──寫小說的才氣。
要怎樣摶合這些材料,寫成一部完整、系統的故事,還能對讀者傳達某種隱微的意涵?怎樣才能將這些人物一一連串在一起,共同來幹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且能夠合理地聚散?
施耐庵必須找到一個很好的敘述架構。格局要夠大,情節又要動人,最好可以迎合民眾的思想和願望,才能迅速被接受和喜愛。但是,他要怎麼想出這個東西呢?
當時佛教和道教的文化,已經滲透到底層社會。李豐楙認為:「我們解讀古代小說,不能只注意分析文學技巧,而忽略了宗教對當代人的影響。包含《水滸傳》的明清六大奇書,多半都從道教的『謫凡』神話獲得敘述的創意。」
「謫凡神話」大體上說,天上的神仙因為某種原因罪犯天條、天律,所以被貶謫人間,經歷劫難,最後了結劫數,完成修行後才能重返天界。很多宗教中的聖人或神仙,他們的「出身修行傳」,多半都遵循這樣的故事模式,這是當時人們的文化知識。而施耐庵在構思創意時,應該也從道教神話得到了不少靈感。
「謫凡神話」大抵是說,天上的神祇因為某種原因犯了天條,所以被貶謫到人間,經歷劫難,完成修行,才返回天界,圖為玉皇上帝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是,這樣的結構,適合套在水滸英雄身上嗎?他們都是一群江湖豪俠,奪命、搶劫、開黑店做人肉包子,煞氣極重,哪有半點天神下凡的模樣?
「以殺止殺」的暴力修行
道教有天罡、地煞的星辰信仰,這些煞星有煞神、煞氣的性格,因此需要法術來克制其神煞之力。水滸好漢的血性氣質,跟這種天上的魔星恰好可以符合。
李豐楙說:「一個人物之所以能够塑造成功,就在他『人奇,事亦奇』,也就是要通過『神異化』,將他『異常化』,使他們看起來有超越常人之處。」要怎樣讓宋江等水滸英雄『神異化』呢?將他們與「天罡、地煞」結合,就非常完美了。
於是,性情、能力、行動都異常,充滿復仇、嗜血的梁山好漢,就被塑造成因為煞氣、黑氣未除而尚未修成正果,所以需要下凡歷劫還債的魔星群像。
道教認為,在末劫的時代,上天為了化解天地的劫數,必會謫降天上的神煞下來救劫。因此梁山好漢的暴力行為,就道教義理而言,可說是「代天除害」。梁山好漢之聚義,是煞星、煞氣之大聚,聚集之後煞氣大盛,才足以阻擋官兵。而對戰的童貫和高俅,正是藏在朝廷內的邪惡、煞氣,故要大煞對剋大惡,才能以煞剋煞、以煞止煞。
性情、能力、行動都異常,充滿復仇、嗜血的梁山好漢,就被塑造成因為煞氣、黑氣未除而尚未修成正果,所以需要下凡歷劫還債的魔星群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次次與官兵的爭鬥,可視為水滸英雄還殺債、去殺性的集體修行,其實具有宗教學上「心性修練」的意義。但一味傷生也是違逆天道,無助於消解煞氣,因此還必須經由正當理由的「替天行道」,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於是,《水滸傳》就出現了一段情節,說宋江在逃難的時候,躲進一座廟裡,得遇九天玄女賜給三卷天書,命他要帶領梁山好漢「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並且叮囑:「玉帝因為星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
所以,他們必須受招安,奉命出征,在亂世末劫中「護國安民」,才是大公大義替天除煞。
如何完成修行?
天罡地煞在人間的「修行」歷程中,就是經由諸多的暴力來消除暴戾之氣。在除煞的過程中,他們還得了悟「殺」的真締,才能完成自我的修行。
一百回本的《水滸傳》,最後是非常悲慘的。好漢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不是受傷殘廢、就是捐軀。李豐楙解釋:「這些煞星被了結性命的結局,後面幾回細數的死亡名單,其實就是道教的『收煞』之法。」
在戰場上的「非正常」死亡,在道教的「屍解」法中屬於「兵解」,代表解罪後功德圓滿了!在朝封傳統的祭祀法中,凡不屈而犧牲的忠義亡魂,他的煞氣就會轉為英靈之氣,官方就會以《禮記》中「祭法」的祀典封神,讓祂經常受到崇祀。
在道教則有《真靈位業圖》一類神統譜,將朝封神學化,轉變為「道封」,認為非正常死亡越壯烈的,死後受封的靈力就越高,所顯現的威靈也愈加顯赫。「星主」宋江就義後,就得到朝廷的敕封而列於祀典,其他好漢也在「靖忠廟」中裝塑神像;同時道教神譜也按照他的位業,在道封下回歸星部、星府。《水滸傳》一開卷,朝廷命官洪太尉,將封禁在天師府的魔星誤放出來,當時他們是黑暗的地洞冒出的黑氣,現在卻可以朗朗祭祀於祠廟之上了!
九江潯陽樓宋江反詩。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就是所謂的「暴力修行」──魔星在凡間歷劫修練,借由神性與魔性的自我抗衡,使煞氣漸消而神性漸全,最後殺債償清,磨難受盡,才解除了罪愆,也洗練了心性,而可以回天覆命。儘管對讀者來說,百回《水滸傳》的結局實在悲天憾地,令人愴然不已,但對梁山好漢來說,卻是了斷劫數、修成正果,這樣的結局毋寧說是圓滿的。
暢銷小說的秘密武器
這就是為甚麼,水滸英雄無論如何都會受招安、征方臘。因為在他們的頭頂上,有一面看不見的天花板,那就是「謫凡神話」的敘事結構。
道教的「末劫」、「罪罰與解罪」、「救贖」等思想,都透過了《水滸傳》這樣的敘述,而更加深入民心。因此李豐楙認為:「謫凡神話」不僅僅是敘事框架而已,而是「敘事結構」與「義理結構」的完美結合。後來的奇書如《西游記》、《紅樓夢》、《儒林外史》,乃至《鏡花緣》等等,多少都明用或暗用這樣的結構。它們在古代能夠長期暢銷,是因為其中隱含的義理廣受讀者的認同,所以直到現在還不斷的拍製電視、電影。
李豐楙認為,「謫凡神話」不僅是敘事框架而已,而是「敘事結構」與「義理結構」的完美結合。後來的《西游記》、《紅樓夢》等小說能暢銷,都多少明用或暗用這樣的結構,廣受讀者歡迎。
攝影/林俊孝
說到這裡,李豐楙話鋒一轉:「其實我一直都想要寫小說。」大概多年來用神話學和道教知識詮釋文學與文化,也有了自己的大構想──「希望我寫的,能跟別人不一樣!」。
採訪撰文/梁偉賢
編輯/林俊孝
攝影/林俊孝
李豐楙(1997)。中國祭祀儀式與儀式戲劇研究(III)。科技部(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