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瓶頸?還是極限? 讓師大教授洪聰敏幫你更年輕!

如果你已經60歲了,身體還能夠維持在40、甚至30歲的機能嗎?臺灣師範大學洪聰敏教授爽朗的笑說:「我說我56歲了,你會相信嗎?你們如果看到我打網球,就會更不相信我56歲!」

攝影:林俊孝

台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是「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的主持人之一,他聚焦在「競技運動心理學領域」和「健身運動心理學領域」研究。「競技運動領域」藉由高爾夫球、射擊等專業選手的表現,檢測神經回饋訓練影響;「健身運動領域」則是透過系列性的研究,試圖提供社會大眾在大腦健康促進上最新、最實用的資訊。

洪聰敏研究維持身體「機能年齡」秘方,顯示運動絕對不能少!
圖片來源/Pixabay

約訪前洪聰敏才剛結束一場2小時的演講,他說演講前的中午:「我還去健身房跑了半小時。」針對孩童和老人,洪聰敏研究維持「機能年齡」(biological age):「你現在30歲,如果你和20歲的其他人跑步一樣快,不就代表你的身體跑步機能和20歲的人一樣了嗎?」

你相信嗎? 運動讓身體更年輕

洪聰敏教授「保持年輕」的秘訣是甚麼呢?他可不是藉由保養品或中醫漢方,洪聰敏說:「機能可以透過保養和鍛鍊,維持在高峰狀態,不然有些人還沒60歲,如果平時沒有保養,身體的機能年齡狀態下降,已經遠遠比實際年齡還來得虛弱。」

身心機能中一項關鍵的大腦認知功能是「執行功能」,在上個世紀被提出後,就廣泛被醫學、心理學等認知科學領域的學者所關注,執行功能建構在知覺、注意力、記憶等功能上,是每個人專心於目前所做的事,完成腦中所訂定目標的能力。

執行功能已經被發現比IQ更能預測學習程度,是一個人一生所追求的健康、成功、快樂的關鍵,所以該如何改善執行功能或延緩退化呢?洪聰敏開始針對不同年齡層開始進行研究。

孩童進行規律運動 考試才會「嚇嚇叫」

國中三年體適能成績「皆維持在體育署常模的前25%者」,在國三的學力測驗有較高的分數。所有體適能項目中又以有氧適能對於學業成就的影響最為顯著。

不論是長期規律運動還是一次性運動,對於ADHD孩童效果的助益已被洪聰敏及其團隊所逐一證實了,但一般人也能適用嗎?洪聰敏說:「我們曾經透過大數據,收集國中體適能檢測成績和基測成績,發現如果國中生體適能維持全國前25%的話,基測成績會比較好。」

洪聰敏研究發現,國中生體適能維持全國前25%的話,基測成績會比較好!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這是一個關連性研究,無法提供因果推論,但是學業成績好的人,有氧的適能表現也相對不錯這個發現,再加上過去已經有許多國內外研究發現運動後對於認知功能、學業表現有幫助,所以洪聰敏認為適度且有規律活動量的孩童,在操作測驗時有較好的注意力投入,同時能有效回想之前讀進去的知識,有助於學習效率。

 老少做持拍運動可以補腦!?

這些運動項目的特色是速度快、節奏快,除了身體跑動之外,還需因應不同的情境及比賽策略規劃,需要投入相當的注意力,……,不僅鍛鍊到注意力,也鍛鍊了「腦力」。

圖片來源/Pixabay

甚麼樣的運動最有效果?洪聰敏說:「研究證據顯示相較於單次的跑步運動,30分鐘中等運動強度的羽球運動後,可以有較多大腦神奇肥料之稱的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發生催化作用,有較好執行功能作業表現。」

「只有羽球運動才有效嗎?」洪聰敏說不然,他的團隊另外針對開放性運動像是羽球、桌球、網球等進行研究。這些運動項目的特色是速度快、節奏快,除了身體跑動之外,還需要因應不同的情境及比賽策略,投入一定注意力。相比於較不需因應環境而變化的閉鎖性運動如跑步、游泳等,肢體動作和腦力的活動量更大,因此能額外正向影響認知和大腦功能。

洪聰敏研究顯示持拍運動可以有效補腦。
圖片來源/Pixabay

除了孩童和一般人之外,洪聰敏團隊也研究銀髮族,研究發現,無論長輩進行開放性運動、閉鎖性運動,他們都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其中,從事規律且開放性運動的長輩,大腦能夠有較好的錯誤偵測和認知反應。意味著儘管銀髮族處於認知功能的衰退階段,還是可以透過運動來減緩老化。

洪聰敏研究顯示,從事規律且開放性運動的長輩,大腦能夠有較好的錯誤偵測和認知反應。
照片提供/洪聰敏

研究發現也適用於一般人,現代社會每個人汲汲營營為生活打拼,經常一整天下來都坐在椅子上,甚至加班熬夜造成身體負擔。洪聰敏指出,其實只要每天想辦法撥出20分鐘,不但保持健康,還能提升注意力、學業成績與工作績效。

圖片來源/Pixabay

「所以如果我們只要能夠找到方法,加速孩童機能年齡的成長;以及減緩長者(普遍通稱為65歲以上的人-編按)的機能年齡走下坡程度,維持、延長他們的巔峰,那就成功了!」洪聰敏充滿自信的說,而他的研究目標就是增強「執行功能」:「人類是有極限的,但我們都不知道極限在哪裡?」當人類面對極限的時候,大腦會傳達給身體說:「你要堅持下去!」「妳可以的!」,提供給身體更強的負荷能力,只要自己不輕易放棄,再奮鬥一下,就可以超越那個極限!

採訪撰稿/張傑凱
編輯/林俊孝
攝影/林俊孝

研究來源

洪聰敏(2010)。推動高齡者在社區健康老化研究–運動類型對老人認知功能影響的事件關連電位研究。科技部(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洪聰敏(2013)。急性阻力運動對老年人腦氧合能力與執行控制的影響。科技部(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